Feeds:
Posts
Comments

夫妻樹

緣分有時候很難說,有些人認識很多年,卻始終熟稔不起來,有些人見了幾次面話甚投機結了一輩子的緣。

那年剛從高雄回北部,只想找個合唱團讓歌唱延續,前後加入了台北室某、愛某,卻感融不入那氛圍,不久用考試的理由離開這兩個知名的合唱團。和他認識則是在隔年的金某合唱團。當時,團內誰都不認識,個性不怎麼開朗也鮮少和其他團員有太多言談。試考時與母親一同踏進電梯時,遇見兩年輕人,一臉蛋清秀斯文,一體格粗獷卻也帶點書卷氣質,紅格子的上衣、微棕的髮色讓我印象深刻。電梯邂逅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有次興起詢問他電梯之事,卻說不記得有此事,以為是演出時替我保管手錶,看來首發現獵物是我”^^”。爾後,幾個成員和老師有些理想計畫,團練完後的開會為例行活動,是去金某的第二個要務,此時我順勢成了藍藍香常客。印象中開會都沒什麼建設,大伙兒吐吐苦水,聊聊天成分居多,現在回想起來,那些飯局卻是加溫情感的好幫手。有回,沒聚會午後,他要買盆小花草,坐著藍藍香去了建國花市,晃晃提一盆30元常青植物回家,算是我和他第一次單獨活動,可惜這葉狀星型綠色小物活了沒多久就凋謝枯萎,否照年算現在也有四倍大。

頻繁互動的開始是網路,m是彼此傳達意念的小櫥窗,天馬行空的想像,天南地北的閒聊,拉近心靈的距離,成為每日下班後的期待。兩個月後休假日,相約一同唸書。台大後門的咖啡店,桌椅幾乎都有了客人,人聲雜沓,看著手上的書卻不知所言何物,心神早已隨著空氣中的人聲到處流動,走走跳跳地,似個頑童東跑跑、西晃晃,走過彎彎橋樑,最後停在他身邊,依偎著久久不離開。沒有設計好的劇本、沒有朋友的起鬨,也沒有意外的告白,“自然”是心靈交會的起點。擁著厚實臂膀的男人,尚不知他是我生命中第二個安全的避風港。那是2005年的夏日午後。

 

Advertisement

近來唸的書

因為要準備高考,買了一些平常不會接觸到的書籍,包含台灣文學史,台灣美術運動史、藝術的故事、世界文明史、談美等。將訂購的書籍全部堆疊在一起,大概有三十公分高,心中不免擔心是否消化了。  近日聲帶結節,在家修養,翻起其中兩本,簡明台灣文學史,和朱光潛談美。平時記憶力就不太好的我,唸書總是要唸兩遍以上才會大概有個概念和印象,加上唸書的速度慢,總是要比別人多花點時間才可以稱得上有唸書。像是台灣文學史頁數多達五百五十多頁的書籍,大概得花數十天才可以看完。沈甸甸的文學史從明鄭時期開始到原住民文學都有詳細介紹,筆觸言簡意賅中又帶點細膩,讀起來流暢易懂,像我這種門外漢透過文字似也踏過時光機回到幾十年前新文化運動時期的台灣,對於殖民、封建時代下悲劇、無奈的現實竟感到錐心刺骨之痛。只可惜執筆之作者群,皆為對岸大陸作家,下筆似乎多了點左翼色彩,對於台獨作家或是議題不是打壓就是苛責,文學政治不中立添增為人詬病的缺憾。  話別這不說,其實我還滿喜歡閱讀中國舊時代的小說,有著熟悉的文化背景,卻沒有外文翻譯小說第二手文筆的風險。書中提及幾部劃時代意義的小說,譬如追風的〈他要往何處去〉,雖然主要功能為強調文學運動從理論到實踐的轉變、及採用現實主義的手法抨擊對於日帝統治下的不滿,但如有時間還真想做個延伸閱讀。